bat365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专题专栏

深度建闻||“求创新、强管理、保安全”,建设集团“项目突破年”强势起步

发布日期:2023-02-27 13:42:00     来源:济南城市建设集团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日前,济南市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印发《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以项目建设作为工作抓手,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生态建设、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筑牢安全底线等十个领域求突破。
  
  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2023年,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集主责主业,将围绕省市重点项目和落实“强省会”战略重点项目任务,计划推进105个工程项目建设。笔者走进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及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探寻项目建设在科技创新、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具体做法,通过两个项目透视建设集团紧盯项目、抢前抓早,有效推进“项目突破年”全面启动、强势开局的奋进姿态。
  
  
  
  技术创新,锻造品质工程
  
  工程建设屡破“世界之最”,离不开关键技术突破。
  
  
  
  黄河流域济南段,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东侧,黄河上第一座不等跨并桥建设工程,同时也是黄河上跨径最大、钢桥总长最长的公轨分层合建桥梁,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1982年建成的当时亚洲跨径最大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在服役41年之后,见证着又一次“历史跨越”。
  
  
  
  新建黄河大桥采用新桥与老桥并建的形式,在老桥下游33.5米处复线姊妹桥,两个主塔设计高度168米,形状为宝瓶型。“宝瓶”瓶腹处呈圆弧状,主塔最外沿几乎与老桥“肩并肩”,传统翻模工艺需要大量的钢管搭建支架予以支撑,空间狭窄,施工人员就更难对模板进行有效加固。
  
  
  
  为开辟施工空间,项目自主研发了非钢管落地支撑体系的新型全封闭液压爬模系统,将液压爬模的支点从地面转移到柱体,充分利用了既有结构,最大限度让出施工组织空间。同时全封闭液压爬模系统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人员安全。
  
  
  
  新建济南黄河大桥索塔桩基设计桩长108m,施工桩长近120米,桩基施工位于黄河滩地,地质条件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同时地下水含量丰富,桩基钻进及成桩难度较大。
  
  
  
  为高质量完成索塔桩基施工,避免后续索塔承台施工受到黄河春汛影响,项目大胆创新,精细验证,在国内首次将D500型旋挖钻成孔工艺应用于大桥桩基施工,强劲的冲击力和超大扭矩将原本4天左右的成孔时间缩短到33小时,为基坑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在索塔承台基坑施工中,最近处距离老桥不到3.5米,索塔承台基坑深度近11米、总开挖方量超1.5万方。为在最短的施工时间内完成索塔承台施工,最大程度内减少对地层造成的扰动,在反复的试验推演中创新提出“混凝土围护桩+多点降水井+组合垫层形式”工艺,通过在基坑周边设置18口降水井,24小时抽水护航,最大程度形成基坑干挖作业环境,仅用时69天完成15000余发土方开挖及转运,7000余方混凝土浇筑,为主塔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目前,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主桥部分下部结构施工完成,钢桁梁架设61节间,主塔已施工至上塔柱;零点立交段,济南西岗收费站及跨将军路南侧匝道桥已拆除,正在进行现浇箱梁及轨道交通土建预留围护桩、高压旋喷桩施工。
  
  2022年,集团仅在桥隧工程建设项目中,取得国家级(工法、标准类、技术规程类)荣誉1项,省部级(工法、标准类、技术规程类)荣誉13项,省部级科技创新荣誉3项。
  
  高效管理,赋能项目建设
  
  关键技术创新是点位突破,项目管理就是线性统筹。
  
  
  
  在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首,成功穿越黄河,缔造“万里黄河第一隧”的“黄河号”“泰山号”盾构机正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完成二次穿越。
  
  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项目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大桥片区,工程线路起自黄河隧道敞开段,以盾构隧道方式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后接入省道101。盾构掘进过程中需下穿邯济铁路、一级水源地鹊山水库及两岸大堤等,掘进风险高,控制因素多,施工难度大,同时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轨道交通工程量的大增,施工信息化智能化平台是精细化管控的必然趋势。
  
  项目建立大盾构数据监控指挥中心系统,通过数字化地图模型,将纵断面地层信息数字化,随时随地查看单环的纵断面土层信息,实时解算施工过程中的理论支护压力上下限、推力和扭矩,为施工指导和数字化预警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的出土量计算、泥浆流量计算等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项目施工临近一级水源地,自项目开工以来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扬尘治理工作。
  
  
  
  采用国际先进理念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将施工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作业方法和施工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针对施工现场的每个员工日常工作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使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物料等一目了然,安全隐患无处躲藏,从而达到提高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现场人和物的规则、培养员工遵守规则的习惯三个目的,确保实现精品工程,做到“盾构作业工厂化、文明施工常态化”。
  
  
  
  高效管理助推高效建设。目前,该项目西线大盾构掘进拼装至252环,东线小盾构掘进拼装至512环,预计2023年2月底接收,东线大盾构预计4月始发。
  
  强化安全,护航项目提速
  
  安全生产是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基石和底座。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坚持安全贯穿项目建设始终,各项目自建设以来,建设者严守安全管理“红线”,把稳安全风向标,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
  
  
  
  钢桁梁架设是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上部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控风险大、技术精度要求高。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原位支架拼装工艺,借助80吨大跨度门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为保证施工安全,技术人员对钢桁梁架设环节中的主要杆件,引入数智化、组合式三维激光扫描预拼装技术,吊装精度达到毫米级控制,最大程度规避了安全风险,保证了技术精度。
  
  
  
  同时,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括建工程,以四色风险分级管控为手段,对钢桁梁架设组拼、索塔施工、挂索等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管控,做到提前防范。以隐患排查为重点,主要对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加强现场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发挥BIM全寿命周期信息集成优势,研发Bim+孪生平台系统,落实智控措施,建设智慧工地,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施工过程中,通过分解关键工序,以交互方式动态模拟各个阶段施工,既可以单独查看每个阶段的施工状态,也可以通过进度推演模拟整个建设过程,方便现场质量控制。通过比对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可以及时预警,调度施工进度。
  
  
  
  在济泺路北延项目,应用EAMic领值设备管理系统,记录并管理与盾构施工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物料清单等)以及运行参数(设备故障情况、点巡检情况、润滑情况等),实现对设备的实时化、动态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实现对设备的计划性保养和预防性维修,最终达到降低设备维保成本、减少设备故障时间的目的。
  
  
  
  通过管片预制信息化平台,将拌和站、流水线、温控设备、手持设备、岗位一体机、信息控制中心等工业设备互通互联,实现全预制场工业设备数据通讯,将各质检岗位的质量信息、人员信息、时间信息等形成了完整数据链,并通过RFID芯片、二维码、NFC功能进行信息展示。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因城市开发建设而生,也因城市开发建设而兴。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将坚守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恪守初心,脚踏实地,继续承担起城市开发建设的重任,扎实推进“项目突破年”全面启动、强势开局,为强省会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