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专题专栏

【榜样】辛崇升:20年建设初心不改,风雨无悔赶路人

发布日期:2021-12-16 14:42:00     来源:济南城市建设集团


  
  
  23年公路建设生涯,从少年到壮年,他坚守一线、初心不改。廿余载步履铿锵,从主城区到起步区,他的逐梦之路,在城市梦想的绽放中愈加坚定辽阔。辛崇升,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所属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21年被授予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在2020年济南市“聚焦新动能 竞赛促发展”劳动竞赛中获优秀个人一等奖。
  
  
 
  
  
  秋去冬来,初雪早至。来势汹汹的大雪与寒潮,让本就空旷的黄河北岸更添几分冬意。但这片土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却正在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热情。早上6点钟,辛崇升和数千名一线建设者,已经在黄河大道工程现场进入了工作状态。
  
  
  
  “夏季施工期,我们每天早上5点半在项目部开早例会,10月份之后天变短了,我们改到了6点到现场开会,项目部的同事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这都是常态,通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辛崇升说:“项目一直是24小时施工,工地上一些值班人员,中午饭在工地吃、晚上饭在工地吃、夜班加班餐还在工地吃,就是三班倒。”
  
  
  
  越来越快,这是辛崇升从业20多年尤其是近十年以来的感受。“城市发展在加速,城市建设、交通先行,交通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也要求我们不断加速”,辛崇升说:“以前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来,现在可能是三步并作两步走,就是所谓的压茬施工。”
  
  2018年12月,辛崇升同志负责分管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南延线工程施工TJ-1标段。项目开工以后,安全、质量、进度全线领跑,在项目攻坚阶段,辛崇升带领项目中层以上人员在施工现场安营扎寨,办公、休息、就餐,项目部后勤、内业人员也全部调配到施工现场,提前4个月完成建设任务,一举拿下业界“三个第一”,打响跨黄桥隧通车的“第一枪”,在济南第一次使用与港珠澳大桥“同款”的浇注式沥青铺装工艺,参建省内第一条“公铁”并线高速公路。
  
  
  
  目前,辛崇升分管公司的三个工程项目,其中主要负责黄河大道一期四标段。作为起步区东西交通主干道、景观大走廊和发展主轴线,黄河大道备受关注,项目工期紧、工程量大,而且面临雨季土方施工、土地征迁等诸多困难。
  
  “七八月份汛期的时候,我们正赶上基坑出土,天天下雨,就是从水里面往外捞土,这个对我们工期影响非常大,十一假期,我们是主体结构施工的关键时刻,天气转凉,雨非常湿冷,我们工人穿着雨衣和靴子,半天下来,靴子里灌满了水,工人穿着雨衣出汗,汗出不来,顺着雨衣淌到靴子里面去了”,辛崇升说道。
  
  困难再大,工期也耽误不得。“我们常说的科学组织、合理组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施工规模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保证环保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把这个工作尽快干完”,辛崇升说道。
  
  
  
  辛崇升先后在黄河大道项目组织了3次劳动竞赛,以赛促干、以赛促战。作为项目总指挥,每天徒步巡查全线已经成为辛崇升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每天的工作节奏是满负荷运转,包括辛崇升在内的项目部建设者们,全年的出勤率都在350天甚至360天以上,“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能够回家待几天”。
  
  
  
  
  
  从济南二环西路高架桥到殷家林互通立交到西部片区的国省道,再到如今的济乐高速南延和黄河大道,辛崇升的建设足迹勾勒出了济南的城市发展脉络。“新时代、新变化,我们工程建设也是一样,虽然有这么多年的公路建设经验,但是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升,把每个项目都当做新课题来应对”,辛崇升说道。
  
  “之前干的高速公路项目比较多,荒郊野外对环保上要求相对来说要松一些,后来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尤其是现在的黄河大道项目,要全线覆盖密布网,一开始有些抵触,觉得都是动土的活,哪可能一点泥土也不见,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思想上也就慢慢转变过来了了,觉得确实应该这么做”,辛崇升说。
  
  
  
  随着思想上的转变,辛崇升更是带来了行动上的创新。在他的带领下,黄河大道项目部在全市率先应用新型扬尘治理技术——防尘天幕,通过钢立柱、钢丝绳、电机以及防尘网组“天幕”体系,有效解决了施工和环保的矛盾。
  
  
  
  这种因时因地的进取创新,在黄河大道项目中有着实实在在的体现。“黄河大道项目地处黄河淤积平原,我们把黄河冲积出来的沙进行再利用,正好结合项目隧道主体两侧的回填,把沙掺上胶凝材料和固化剂,形成流态固化土,浇筑的时候是流动的,凝固了有一定的强度,从工艺上避免了后期的不均匀沉降”,辛崇升说:“项目通道和主体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我们和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出了控制方法,并且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有效的控制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20多年来,从一线技术员到试验室主任、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公司副总经理,辛崇升既甘做坚守一线的“老黄牛”,又争做奋进向前的“拓荒牛”。他将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于建设,撰写了国家及省级工法,申报专利8项,撰写论文五篇,多次主持参与省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东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在施工中总结提炼的成果《钢箱梁快速吊装工艺的研究》荣获了市级、省部级和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基于海绵城市研究的课题荣获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管理经验被评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好经验、好做法”优秀案例。
  
  
  
  对于从一线人员到管理人员身份的转变,辛崇升说:“比以前想得更多了,以前考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现在想这个事情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得更好,包括集团、公司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让我们出去开拓了视野,比以前学习的东西更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更多了。”   
  
  
  
  谈到学习,辛崇升认为身边庞大的施工工人群体非常值得学习,“吃苦耐劳是干工程最基本的素质,干这行业接触了中国最广大的工人群体,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吃苦耐劳是中国最朴实和珍贵的精神,我们天天和他们在一块,必须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在思想上信念上是一致的”,辛崇升说。
  
  
  
  “我们黄河大道项目建设了工人的集中住宿区,叫工人馨村,里面有食堂、超市、宿舍、洗澡洗衣设施,集中物业管理,还有专门的班车接送工人上下班,从生活方面给工人解决后顾之忧”,辛崇升说:“为了保证工资及时发放,我们请银行到现场给工人办理工资卡,每月按时给工人把钱打到卡里,我们为他们做好了保障,工人对我们的工作安排就能够支持和理解。”
  
  
  
  辛崇升在黄河大道项目倾力打造的“工人馨村”,将传统的产业工人围绕建筑工地零星居住模式,改为统一集中居住,开创了一线工人驻地社区化创新管理新模式。工人馨村占地12000㎡,可容纳1500名产业工人居住,目前已入住1100余人,实行实名制封闭管理,标准化的宿舍配备,餐厅、活动室、超市、24小时热水,免费wifi一应俱全,大巴专车接送工人上下班。为加强管理,黄河大道项目选派优秀后勤保障团队管理“工人馨村”,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规范产业工人的生活行为和日常管理,让“工人馨村”成为工人们温馨的家。
  
  
  
  坚守与民同甘共苦的热忱之心,坚守党建引领的一颗红心。在公司党支部的带领下,辛崇升以党建促团建,凝聚奋进力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我们组建党员突击队,每个项目共产党员包括施工队伍的共产党员亮明身份、接受监督,在工地上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接受群众的监督,所有的党员都是哪里苦哪里累,我们出现在哪里”,辛崇升说道。辛崇升所在的党小组成员还定期同工人馨村“村民”一起开展安全生产、防汛、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等相关知识交流学习,将服务延伸至配属队伍,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以及两节慰问等,增强队伍凝聚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享受到了国家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公司的责任感,希望每一个工程都干成精品,共同努力把公司和集团做大做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为了小家有更好的生活”,辛崇升说:“但对家人更多还是愧疚感,陪他们的时间太短,我们这种工作状态,把家属逼成女强人,包括孩子也一样,回去感觉没有那么亲近。”
  
  “我们的员工都没有时间回家,在端午节、中秋节这种传统节日,我们邀请家属来项目部共度节日,看望看望我们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辛崇升说:“孩子们来到项目上,看到我们建设的项目,她们感觉很震撼、很震惊,她们会很兴奋地问,爸爸你们就是修这个吗,很骄傲很自豪的样子。”